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电子卖场上线价格监测与采购预警功能

政府采购价格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政采人在采购实践中无法回避的难点。《政府采购法》中对集中采购机构提出了“应当符合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要求,那么怎样得到市场平均价格?寻找市场平均价格有哪些困难?什么是合理的价格?价格的边界在哪里?集采机构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以下简称国采中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依托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电子卖场(以下简称电子卖场),从纷繁复杂的产品指标中找共性,从浩如烟海的成交信息中找价格规律,形成政府采购参考价,并上线采购预警功能,引导采购人和供应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原则,以合理的价格成交。

一、寻找市场平均价格难在哪里

市场平均价格应该是统一市场下同类产品价格的平均值,但是,实际上,政府采购行业既没有统一的市场也没有公认的分类。集采机构在进行价格比较时,会发现要么找不到市场价格,要么价格没有可比性,其背后的原因在于,政采人面对的是被多个维度划分打散的产品和价格:

(一)市场维度

政府采购大部分需求都集中在日常办公环境,看起来并无特殊性,政策上也一直强调供应商不得提供“专供”“特供”产品,然而,在回看中标公告和各个集采平台的产品时,我们还是能发现政府采购市场的特殊性。形成政府采购市场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办公环境需求不同于个人需求,也就是电商常说的B端(business)与C端(consumer)的区别。提到价格对比,大家总是习惯去民用电商上找价格,但是主流电商的主要客户群体是个人消费者,主营业务是个人消费品,如生活用品、食品等,即使有同型号的大型办公设备实际上也是有价无市,没有参考价值。二是商务服务要求不同于个人服务要求。B端往往要求上门送货、上门维修、先供货后付款、支持合理账期等,这些高于个人服务要求的部分最终都会体现在产品价格上。三是部分厂商人为划分市场。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等行业都会严格划分民用市场与商用市场,并针对不同市场、甚至不同平台设置产品线和产品系列,造成了价格对比的困难。

(二)采购执行方式维度

政府采购有严格的法律法规要求采购人针对不同的采购需求和预算金额选择对应的采购执行方式,以空调为例,同一个型号的空调在单独采购项目、批量集中采购项目、电子卖场、电子竞价等不同的执行方式中会产生不同的价格,人工很难统计分析,更无法判断哪个价格更合理。

(三)产品维度

在电商和各个政府采购平台,产品展示的维度主要都是品牌和型号,但是只依据型号是无法找到同类产品的。在单独采购项目中,我们通过设置采购需求来寻找满足该需求的同配置产品,但是反过来,在已知众多产品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反推这些产品该归属哪些配置。

(四)合同维度

真实交易的价格隐藏在各个中标公告、合同、电子验收单中,即使这些信息都已公开,靠人工也很难整理归类。于是,我们空有宝贵的数据资源却无法发挥它的价值。

综上,政采市场被天然或人为因素割裂成为无法互通“语言”的零散信息,也无法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因此,寻找市场平均价的难点可以总结为“现有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无法满足政采人日益增长的探索合理价格的需求”。

二、什么是合理的价格

从会计学的角度来说,合理的价格应该是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但是,以集采机构的人力和专业程度根本无法核算真实的成本,更无法确定什么是合理的利润。我们只能向市场靠拢,从真实交易中寻找合理的价格。

选取合理价格的交易样本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有明确的需求,这是询价的基础;二是满足需求前提下的充分竞争;三是双方“自愿”选择,这里的“自愿”是指采购人的品牌偏好和供应商的品牌服务溢价也应有所体现。在2020年初上线的电子卖场中,国采中心创新设置了直购、比价和反拍三种交易模式,用于采购人不同采购情形下的采购活动,但核心都是希望采购人能够快速、方便地以竞争后的价格买到符合需求的产品。

三、探索合理价格新路径——国采中心电子卖场价格监测与采购预警

在一年多的筹备和建设电子卖场时间里,国采中心进行多方调研,充分征求采购人、供应商及政府采购监管部门的意见,梳理近年来协议供货、网上商城出现的难点痛点,建设标准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市场化与政府行为有机结合的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平台,力求找到政府采购质量、效率和价格的平衡点。具体路径如下:

(一)建立标准化商品库,打通各维度壁垒

上文中提到的阻碍价格比较的市场、执行方式、产品和订单维度等背后的核心问题都是因为没有标准化和信息化的支撑,所以,国采中心在形成电子卖场建设方案时就把标准化作为重点内容。通过与行业主流厂商座谈,收集整理意见,电子卖场已形成包含10个一级品目、35个二级品目和186个三级品目的标准商品库。每一细分品目均设置详细指标项,其中若干关键性指标均嵌入可选参数,厂商在维护商品时可直接下拉选项选择,统一了商品描述语言。以台式计算机为例,该品目共设置64个指标项,其中CPU系列和CPU型号均由国采中心分别联系龙芯、兆芯、飞腾、Intel、AMD等CPU厂商提供,从源头保证了商品库的标准化。

(二)设置多交易模式,提供充分竞争平台

在与采购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两个突出的难题困扰着一线采购人员,一是业务部门提出需求后,采购人员要到哪里去找这类供应商?另一个问题是采购完成后,面对审计提出的“为什么选这家供应商”的灵魂拷问,采购人员不知道要如何回答。基于此,国采中心创新设置了直购、比价、反拍和电子竞价等多种交易模式,以满足多种采购情形。采购人可通过电子卖场轻松便捷地发布需求,遍布全国能够满足需求的供应商均可参与,既满足了采购人的合规需求,又保证了供应商之间的充分竞争。国采中心一手托需求,一手托供给,发挥平台优势,2020年共有105个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和22个省市自治区的6070家采购单位与3665家供应商通过电子卖场进行采购,有效交易额达28.95亿元。

(三)深挖数据资源,建立价格监测模型

电子卖场对所有订单信息全流程留痕,除记录采供双方基本信息和订单各阶段时间节点外,还会关联标准商品库。每一笔直购、比价或反拍成交的订单其实都暗含了采购人的品牌偏好、配置参数要求、基本服务需求,是基于双方自愿且通过竞争产生的真实的交易。国采中心运行一年以来,已积累大量成交数据,并通过下述步骤,形成价格监测模型。

1.数据提取。按细分三级品目从电子卖场系统中导出所有交易订单信息,同时,与京东等电商合作吸收同品目电商成交数据。

2.数据清洗。由于电子卖场与其他电商标准参数库存在对指标项和参数的表述不一致等问题,需要通过系统人工智能匹配,确定各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统一参数语言。

3.确定影响价格的关键属性。通过设置函数测算在其他属性不变而某一指标项取不同值时商品价格的变化,可得出该指标项与价格变化的相关系数。以台式计算机为例,在64个指标项中对价格起关键性影响的指标不超过10个。

4.依据关键属性组合划分各品目配置。考虑到政府采购与民用市场的区别导致的个别指标的价格差,如win10神州网信版操作系统价格要高于win10家庭版等,在引入C端电商数据时要适当调整价格取值。

5.测算参考价。根据各配置成交数据分别测算参考价,选取其中样本量大、成交价格近似正态分布和置信区间适中的配置在电子卖场前台显示参考价范围。

(四)发布采购预警,引导采供趋向“物有所值”。

通过在电子卖场设置参考价范围,国采中心可对采购人和供应商进行全面的价格监管。

1.采购前——拦截畸高报价:供应商提交报价时系统自动拦截超过参考价上限的报价,避免供应商乱报价的情形。

2.采购中——发布采购预警:在商品展示页提示该配置政府采购参考价,供采购人制定预算或采购时参考。如采购人拟下单价格超过参考价较多,系统自动提示价格偏差;如采购人执意下单价格偏高商品,后台将记录采购预警信息。

3.采购后——采购行为统计分析:国采中心将记录、分析成交价偏差订单,并抄送一级预算单位。

目前,国采中心已建立台式计算机价格监测模型,测算出33个常见台式计算机配置的参考价。在内部测试的2个月中,系统共自动筛出交易价格超出参考价区间的“风险订单”42条。经人工核验,没有漏筛现象,检出率达到100%,准确率达到95.2%。

国采中心现已正式上线电子卖场台式计算机价格监测与采购预警功能,引导采购人采购“物有所值”商品。下一步,国采中心将逐步对其他品目试行价格监测及采购预警。

(作者:韩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