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初探

“大智移云”背景下,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蔚然成风。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非盈利性质,竞争意识偏弱,在财务管理方面自然也呈现显著滞后的状态。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快其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新时代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引 

大数据背景下,人工智能、财务共享等互联网新技术、新理念给行政事业单位传统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冲击。在此潮流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从本质上区分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的体系与传统的差别,也未能对整个流程进行详细的设计,使得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不能够贯穿财务管理的整个流程,并未达到预期的成本效益,所以其体系并不完善。加上于 2019 1 1 日开始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双体系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变得更加规范。由此可知,行政事业单位也正面临着财务管理的变革,开始由核算向管理为主的模式转变。

其独特的服务性要求其要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创新,所以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

大数据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尚存缺陷

(一)建设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体系流于形式

在“互联网 +”时代里,行政事业单位内财务管理的思想和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由于其无需自负盈亏,对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动力不足,导致其对先进技术的应用落后于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其发展战略并没有深刻的认识,相关配套制度在制定方面也比较晚且不完善,对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也只是浮于表面,不能对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设计。至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流程审批方面,囿于种种限制,无法做到合理的规范,却同时增加了相关成本。这不仅没有解决财务数据无法共享的“信息孤岛”问题,反而造成了行政资源的浪费。

(二)预算管理约束不当

由于预算审议和批复的程序比较复杂,预算的支出与控制问题权衡不当等原因,行政事业单位的年终突击花钱问题严重。这样的公共资源使用方式多数情况只会导致资金的浪费和使用低效率,也容易产生腐败问题。预算编制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但实际工作过程当中,人们将预算控制与管理看做只是财务部门职责的情况屡见不鲜,部门间的联系沟通不到位,做不到信息共享,更不要提达到预算管理的目标。在此情况下财务部门常常将预算编制看作是一种形式,甚至直接根据以往数据只做细微调整,最终结果是预算执行情况与最初编制差距悬殊。面对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只有解决财务信息共享问题,才能达到预算执行达到最终的目标,物尽其用。

(三)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可以确保各项业务和流程操作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及单位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国家财产安全,防范财务风险。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建设缺乏积极性,实施内控制度主要靠上级部门推动,有些单位至今仍未建立相关的内控制度和规范。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施行以来,许多单位在内部控制取得一定成果,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仍有很多单位存在完全照搬其他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情况,不能结合自己单位的岗位设置、业务实施等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单位的制度,这样在没有对单位具体情况作出详细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的无针对性的建设措施不能够规避单位存在的风险。大数据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此举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思想亟待转变。

(四)财务人员的专项技能有待提高

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不仅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熟知专业知识,更要熟练运用新技术操作各种新系统。许多人在实际工作中是上岗前不具备职业资格,缺乏对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学习,财务管理意识不强。资深老员工占行政事业单位内财务管理人员的比例较大,许多老员工不愿意接受新知识,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效率也不高,这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五)固定资产重使用、轻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多以财政拨款购买,使用申请的经费购置各项资产使得他们对固定资产的成本没有概念,经常提前更新一些还未报废的设备,钱未花在刀刃上,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对于已有的固定资产不重视盘点,致使不清楚资产状况,对账实不符的情况浑然不知,管理和处置不到位,导致国有资产的闲置或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完善措施

(一)建设系统化的信息建设框架

为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能顺应大数据发展趋势,应尽快着手,全面、系统地进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做好统筹兼顾,在建设之前要了解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涵盖每个环节工作,避免重复性的建设和不必要的成本,包括预决算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内控管理系统等。建立财务数据共享平台,增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在执行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不仅可以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存在,而且对财务风险的防范,高效率地使用资金等决策提供科学合理地依据。完善监督评价机制,对建设的财务管理体系下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时评估,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同时,应做好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防止黑客和病毒侵入引发的信息泄露问题。

(二)保证预算执行的动态性和有效性

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资金的规范和高效率使用都离不开预算管理。大数据技术可以推进精细化的预算管理,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利用共享平台对各部门的预算进行汇总分类,打破传统预算编制时空上的限制,做到业财融合。应对与历史数据差异较大的预算进行核实,严格把控,必要时进行相应修改,使之符合预算目标。预算执行过程中,实施跟踪预算的执行情况,细分每一笔资金的性质和用途,使资金使用明细及总量不会与预期目标偏差过大。预算执行过后,要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比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数据,评价预算的执行情况,并为下一年的预算制定和施行积累经验。

(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严格遵守并实施财政部出台的内部控制规范,将内控制度的建设作为日常管理的工作内容,结合相关规范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并下发红头文件,成立由财务、办公室等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正式将内部控制建设提上日程,保证内控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这样才能增强大家的重视。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规范》中应包括业务流程、各环节风险点及解决方案,并制定内部控制手册,尤其对于涉及金额和规模较大的项目重点关注,使用信息系统辅助管理,做好风险防范。严格执行预算制度,不可随便变更资金的使用用途,遵循重要性原则,对绩

效不高的项目可适当控制预算,规范财务风险。

(四)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持续可靠的技能培训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未能及时跟上新时代新技术的发展,综合素质偏低。因此,要持续地对他们进行岗前和岗中培训,或者建设网上学习平台,不断更新其知识库和培养他们熟练操作信息系统的能力。与内控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多沟通交流,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另外,笔者建议适当引入奖励与惩罚机制,对不遵照规定执行业务的员工给予一定惩罚,对职业技能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培养精通会计及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谨性,为单位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五)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制定并且严格遵守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经统计记录在册的固定资产资料要详细,确保账实相符。对固定资产的保管和调拨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无论何种形式的调拨都要严格审理,填写固定资产调拨单,并经单位和调入双方均签字盖章之后才可使用,留好相关凭据,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权益。另外,要充分利用现有资产,尽量让闲置资产物尽其用,挖掘其使用价值,避免财政资金的重复投入和低效使用。做好国有资产从配置时的价值、使用情况到存量、处置情况全方位的监督,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信息,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作者:刘昱成  秦佳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