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的财会思想

2020-06-12     16阅读

/李旭鸿

《孙子兵法》是我非常喜欢的中国古代名作,20年前就曾购买过《孙子兵法》口袋书,时常带在身边研读。我知道管理学中的战略等诸多理念来源于军事科学。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后,对《孙子兵法》中的“计”、“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感觉到孙子思想对做好财会工作有着多方面的启示,对春秋时期这位兵家代表,也有了新的认识,不由感慨“原来兵圣孙子也是会计大师”。

为什么《孙子兵法》是人类文明的经典著作?

《史记》记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等计议,拟进攻楚国,伍子胥看吴王阖闾忧虑楚国强大而下不了决心,就向吴王推荐来吴国国都姑苏避乱的孙武。这部《孙子兵法》就是孙武应吴王召见时进献的,由此推知,《孙子兵法》是孙武在公元前512年之前写成的。

《孙子兵法》已诞生2500多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的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兵学之祖”,孙子也被誉为“兵圣”。这部书共十三篇,从理论的高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战略和战术原则,具有深刻的军事哲学思想。它打下了中国军事学的基础,对以后历代的战争、后世兵书有着重大影响。北宋颁布武学教科书,将此书列为《武经七书》之首。

中国历代的军事家,都会把《孙子兵法》当作制定军事战略的理论依据。东汉末年,曹操在《孙子略解》的自序中曾写道:“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子所著深矣。”唐太宗李世民评论:“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明代人茅元仪在评价《孙子》一书时说:“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孙子兵法》这部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兵书,其军事哲学思想也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部书虽然饱含着春秋时代的色彩(诸侯争霸、车战、冷兵器),但是他的军事理论却具有普遍意义,也适用于现代战争、高技术战争,对于政治、经济、企业管理、商业贸易等也具有指导意义。

《孙子兵法》在世界上有着巨大的影响,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笔者通过Google检索了“Art of War”(“孙子兵法”),搜索结果竟然是惊人的26.7亿。而“孔子”(Confucius)英文搜索结果也只有1830万(而中文搜索结果为4910万)。由此,可以说《孙子兵法》在中文世界的影响力远逊于孔子及《论语》,但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却是数量级的领先;同时,也远远领先于“bible”(“圣经”)9.27亿的英文搜索结果。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这说明,《孙子兵法》的中华智慧跨越了国别,更跨越了宗教和文化,成为全人类的文明结晶和智慧营养。

《孙子兵法》流传出中国后,对东亚及东南亚均有或轻或重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译成西方语言后,在欧洲亦大受欢迎;相传法国皇帝拿破仑更对此书爱不释手。英国军事理论家李德·哈特感慨:“在《孙子兵法》中,把我20多部著作所涉及的战略和战术原则几乎包罗无遗。”

《孙子兵法》的思想影响超越军事应用,实际上亦是博弈策略的经典著作,如在棋艺对垒或运动竞技方面。《孙子兵法》不仅在世界军事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对政治、经济、商业、人事管理和市场策略等与博弈有关的领域亦有指导意义。日本许多大公司把《孙子兵法》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必读书。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如哈佛大学商学院把《孙子兵法》融入了MBA的战略课程中,美国西点军校也将该书作为必读教材。这本书深深影响了众多商界大佬,如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通用汽车CEO罗杰.史密斯、软银总裁孙正义等。

为什么说对《孙子兵法》存在着误读?

走进大多数图书馆,都可以看到《孙子兵法》,还有关于它的各种或学术或通俗的解读。另外,它旁边还经常躺着《三十六计》《厚黑学》这样的书,看起来好像是售卖奇谋诡计的。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读。

这本书自从成书以来,被历史上很多名人解读过。第一位系统性地给它做注释的就是三国时期的曹操,后来又被很多名家做注释、解读,流传到现在。得到历史认可的、公认有价值的有十一家,像曹操、杜牧、梅尧臣、张预等。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十一家注孙子校理》,就是在原书的基础上,对这十一家的注释做了一个编著,那是在注释方面很权威的一本书。还有一本对孙子兵法进行白话文翻译的书,是郭化若将军的《孙子兵法译注》,是在翻译方面比较准确的一本。近期有本在“得到”APP上很火的有关《孙子兵法》的书—《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就是以前两本书为参考,加上华杉本人的理解写成的。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作者华杉,他创立的公司长期为很多知名企业做战略营销策划,后来又进军出版业,策划出版了《藏地密码》《流血的仕途》等畅销书。华杉还写过另外一本畅销书《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在营销界很出名。在这本《华杉讲透孙子兵法》里,华杉参考了前人的注释,对孙子兵法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书里有很多个人洞察。本书每一章都分成三个部分,包含孙子兵法的原文解释,其他名人的注释,以及华杉本人的解读及案例。华杉对《孙子兵法》最有颠覆性的几个理解:

第一,《孙子兵法》主要是讲以强胜弱,而不是讲以弱胜强。《孙子兵法》原文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就是军事是国家的大事,是人命关天的事,不能轻举妄动,一定要仔细审察。这句话孙子就在倡导人们要有敬畏心,应该评估各种因素,发现自己已经占了绝对的优势了,已经非常强大了,已经必胜无疑了,这时候才可以开战。所以《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教人们以强胜弱,而不是以弱胜强。

这个核心思想可能和我们过去的认知有点不一样,过去我们听过最多的就是诸葛亮用空城计、草船借箭等各种计谋取得胜利。就连现在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间的竞争博弈,很多CEO们也都在借鉴诸葛亮的权宜计谋,学他如何用计以小博大。

第二,孙子认为等待很多时候都是最好的策略,做大事的人要耐得住寂寞,藏于九地之下,动于九天之上。

第三,凡事要先以失败为前提进行思考。做任何事之前,一是考虑风险,二是考虑代价,第三才是考虑利益。一切的思考围绕避免失败开始,最后要能做到坦然地接受失败。《孙子兵法》讲来讲去,都是在强调基本功,告诫人们抓住基本面,管好自己,修炼自己,等自己强了,再等待时机,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要大获全胜,先胜后战,一战而定。

《孙子兵法》体现了什么财会思想?

第一,具有极强的战争成本意识和准确计量。孙子对待正面战场上的军事行为以及战斗的资源损耗极其重视。原因在于战争是资源消耗战(日费千金),正面战场的战斗,即使能够击溃敌军,己方的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最佳的胜利就是不战而胜,也就是不通过正面战斗,而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对敌军进行消耗从而击溃敌人。最上等的作战是运用谋略,其次是运用外交手段,再其次是动用军队,最下等的作战是强攻城池。

提到兵法,我们第一反应都是用“计”(计策、计谋、诡计),想方设法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打败敌人。比如,我们都知道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周瑜5万人歼灭敌军20万余人,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淝水之战,谢玄用8万兵力把苻坚97万大军打得是落花流水,追到洛阳时,苻坚97万人就剩下10多万人了。

孙子兵法开篇就讲了这个“计”,叫做《计篇》。那这个“计”到底作何解释呢?过去我们都听过什么“三十六计”、“缓兵之计”。这里的计和孙子兵法里讲的计又是不是一回事呢?先从《孙子兵法》中一句“兵者,诡道也”讲起,全句翻译过来就是,用兵之道在于千变万化,出其不意。这句话一出,可是误了不少人。大部分人的理解是用兵在于计谋,要多使用诡诈之术。华杉认为,《孙子兵法》里的计并不是计谋的意思,而是通过客观分析提前计算出胜败的概率,也就是“计算”,是现代的SWOT分析。孙子的本意也并不是提倡要多用计谋,耍小聪明达到以弱胜强的目的。而是提倡在开战前多计算,用概率分析定胜负。赢的概率大,就打;赢的概率小,就别劳民伤财了。

第二篇《作战篇》开头就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意思是说,要出十万兵,要把需要花费的东西都算清楚,这些不算清楚就出兵,就很容易失败,还不如不出兵。“千里馈粮”,得给前线的部队运粮食。在古代,运粮食可不是个小事,假如要远征敌人,出发时有十车粮食,运到前线就只能给两车,为什么呢?因为有四车被运粮食的部队在途中吃掉了,还有四车也不能给,得留着在回来的路上吃。这个送达率都算是高的。有人在这一句旁边注解说,千里之外运粮食,还需要二十人养一人,也就是二十个人的口粮才能运一个士兵的口粮,你会发现,这个消耗得多大。更何况还要加上其他车甲器械的费用,这些都是钱,成本大大增加。

孙子在准备战争时,非常务实,好似春秋时代的会计大师,他反复地算账,强调战争很贵,人很贵,马很贵,粮食很贵,战争成本太高,最好不要打,就算能打赢,也要算账,看划不划得来。打赢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一定有多大好处;打输了,国破家亡,命也没有了,更是得不偿失。孙子并不因为自己是个军人,就鼓励自己的主子蛮干打仗。在决定要不要打仗时,他体现了一位会计大师的缜密,仔细地算账,权衡利弊,避免失败,争取成功。

第二,孙子具有极强的数据和信息工作意识。《易经》讲:象、数、理,讲述任何一件事,首先要观察其“象”,考究其“数”,推断其“理”。由此可见,数据在认知事物中占据着三分天下的位置。

孙子最早在兵法上提出军事信息和数据(情报)的重要性,他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一方面要用各种方法(包括派间谍)获取、探取敌方军情、军力、部署、动向、补给,同时将本身的军情严格保密,或发放假军情,虚虚实实,诈骗敌方,令敌方信假为真。

第三,孙子构建了战争评估科目表及报表。《孙子兵法》构建了战争评估的五大要素和七大科目。即第一篇“计篇”中的“五事七计”,这个“计”,不是诸葛亮的计谋之计,可以类似为会计中的计量的“计”。这是《孙子兵法》里提出的衡量自己和衡量对手的参考指标(可以视为“战争评估科目”),并提出五大要素对战争结果的决定性,“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五事”是指“道、天、地、将、法”,分别指政治、天时、地利、将帅素质、军事体制等五个方面。这五大要素有分别做了二级细化科目,如“将”的二级科目为“智、信、仁、勇、严”。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这就是“七计”,从七个方面对战争胜负的评估,即这次出兵是不是合乎道义,带兵的将军有没有本事,天气怎么样,地理环境怎么样,军队有没有规矩,武器和对方对比谁更强,士兵平时有没有经常操练,军队奖惩机制是不是很明确等。

作战时孙子也精准计算:“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意思是说,要衡量敌我双方兵力的差距,来确定下一步作战的行动,如果弱小的军队与敌人硬拼,就只能成为强大军队的俘虏。

第四,形成了系统的内控理念及模式。孙子强调备战,做好内控控制。“故用兵之法,勿恃敌之不来,恃吾有以待之;勿恃敌之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孙子兵法》出发点不是以成功为前提思考问题的,而是以失败为前提,是防范风险为前提。假如孙子开始做一件事儿,他会先假设,这个事失败了会怎样,然后所有的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和决策,都开始围绕如何避免失败、减少代价而展开,构建战争的内控机制和体系,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想办法取得成功。

从《孙子兵法》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就可以看出来。比如,第一篇《始计篇》主要讲风险评估,从第二篇《作战篇》开始,就讲费用计算,资源保障,处处都是以防范风险甚至极端的兵败亡国的失败为前提进行思考的,在后续的篇章中,也详尽地论述了在战斗、行军、安营、训练、地形地势等方面如何确保不输,再图胜利。

第五,孙子始终高度重视战争的财物大后勤。论及军事,业余军迷总喜欢谈论谋略战术,而专业人士则研究后勤保障。保罗肯尼迪的《胜利的工程师》和史蒂芬布迪安斯基的《布莱克特的战争》是两本最新的有关二战史的著作,这两本书都指出,战争胜利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是强大的后勤和严密的组织管理,而不是战场上的雄韬伟略。两本有关二战史的新作则提醒我们,后勤在战争中为何如此之重要。

如果诸葛亮也是会计大师,蜀国是否会更强大?按照会计大师孙子理念和方法,再看诸葛亮的决策,就能理解为什么诸葛亮的“计”并不是最优之选了。比如,诸葛亮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掏空了蜀国的国力,可最后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战果,反倒加速了蜀国的灭亡进程。那你要问:“诸葛亮是个赌徒吗?”也不是,他又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不打无把握之仗,一看不行了就撤军,所以笔者认为,也许孔明军师的知识结构中缺乏会计与计量的训练。

《孙子兵法》对做好管理工作有哪些启示?

(一)双基:最重要的就是练好财务工作的基本功。《孙子兵法》提到“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什么意思呢?就是真正会打仗的人,他们的功绩都是看起来很平常的,根本没有什么惊心动魄和曲折离奇的故事,都是靠自己的实力去碾压对手,这也是曾国藩经常说的,结硬寨,打呆仗。真正的胜战,看上去是平淡无奇,没有故事的。为啥?因为在开战前胜负就已经分出来了。《孙子兵法》讲究的是不战,他主张战斗应该以强胜弱,在开战前就决定胜负,而不是那种用奇谋诡计,玩以弱胜强的戏剧性游戏。对自己的决策保有敬畏心,确定自己处在绝对优势下再行动,这是《孙子兵法》教给我们的道理。

(二)等待:在做好内控的同时与时间做朋友。《孙子兵法》很多内容都体现了等待的重要性,很多时候,等待比进攻更重要。比如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意思很简单,就是古代善于打仗的人,都是先管好自己,把自己防守得严严实实的,摆出一个不可战胜的形,然后再等待时机,攻击敌人。你自己能不能被打败,那是你的事,别人能不能被打败,那得看他们有没有给你机会,有没有失误。如果别人是无懈可击的,那我们是没有办法取胜的,这时候能做什么呢?只有等。等什么呢?等对方失误,等待形势变化。那什么是形势呢?其实这两个字应该分开看。形,指的是在做事前就要看好这个事情能不能做;势,指的是开始做事之后,要观察态势,遇到问题随机应变。

《孙子兵法》中还有一句话把这个“等”的思想说得很透彻。书中说:“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就是说跟敌人相比,自己力量不足的时候,就应该老老实实防守;等到自己有余力,而且有很多余力的时候,再发动压倒性的进攻。

孙子认为,胜利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呢?应该是降服敌人,实现安定。也就是说,打赢几场战斗没有意义,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绝对的优势一次性解决敌人,让敌人丧失战斗意志,才算真正赢得了战争。所以这句“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就是说,别以为防守、等待是没有价值的,在等待中积累自己的实力,不做无意义的消耗,最后用绝对的实力保全自己,甚至保全敌人,这才是战斗的最高境界。

(三)专注:企业经营与会计领军的成功之路。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在自己的领域精耕细作,就是守,跑去其他领域拓展业务,就是攻。就个人而言也是一样,行行出状元,在一个专业里专注,坚持,五年成专家,十年成权威,这也是守。守得住一个领域,守得住一个位置,就总能活在他人的想象之外。

 “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就是你在攻击别人的时候,对方是没有还手的余地的。九天之上,就是你和对方不在一个层次,不在一个维度,不在一个战场。动于九天之上的人,根本没有觉得自己在和谁竞争,只是那些被他带起的风刮倒的人,自己觉得自己的东西被别人给抢走了。所以善于等待,善于积累,等到时机到的时候,横空出世,人人都是看成功者在动于九天之上,这时候别人想学,哪里学得来,得坐时光机回到N年前重新开始学。他们看到的都不是成功的原因。这个原因估计只有自己知道,那就是等待给你带来的竞争力。

(四)危机:财务工作更需要永远将风险放在第一位,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敬畏心态。孙子自始至终都在强调,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考虑三个因素,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风险,其次才是代价和利益。孙子的这些思想在世界级的公司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的商业思想中渗透着浓浓的危机意识:10多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10多年,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这种危机感并没有摧垮华为员工的信心,反而让华为走过无数险滩暗礁,使华为从一家民营小公司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网络设备供应商。

在激烈竞争的现代市场中,从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危机一直都伴随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说出了一句至理名言:“微软永远离破产只有18个月。”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遭遇挫折与危机往住在所难免,就如同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任何企业都有遭遇危机的可能性。比尔·盖茨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危机意识的下属,才能进行自我升级,从优秀迈向卓越;只有具备危机文化的企业,才能学会主动变革,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投资:运用孙子给出的“五事七校”的SWOT分析。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位置,就如同国家的军队管理,地位日益重要。《孙子兵法》说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投资是一件大事,必须详细观察研究。作决定时要认真,不可存有侥幸之心及为求得到别人认同而盲目跟随。应多关心经济时事,对投资目标进行综合评估和风险分析,得出可行性结论才能投资。

看企业或项目值不值得投资,主要通过了解以下情况。一曰道:指人和,企业上下共同目标,目标要明确;二曰天:指行业未来的发展趁势,是否符合国家政策;三曰地:指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地理位置;四曰将:指企业拥有的人才;五曰法:指企业的组织、规章制度。对上述五要素,进行七方面对比分析,从而预测战争胜负(盈亏)。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领导),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高管)?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符合大势)?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哪一方资源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综合素质)?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更有战斗力(执行力)?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奖罚制度)?通过这些比较,就知道了胜负(盈亏)。

《孙子兵法》说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项目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起到了统领全局的地位,在公司管理或项目投资中,要善于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来指导工作,统领全局。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生穷。讲的就是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应用于生活中亦然。

《孙子兵法》说到“胜敌而益强”。孙子“作战篇”强调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准备,后备资源的充足与否关系到整个战争的决定作用。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充足的准备,是不可能顺利和成功的。在现代商战中,快速发展的企业往往通过兼并、并购快速扩大规模,获得同行业的资源,增大自已在行业中的份额,做到胜敌而益强。

《孙子兵法》说到“兵贵胜,不贵久”。投资最重要、最有利是速胜,下了决心就要尽快执行,不应拖延时间,以免让投资机会白白流走。许多人在考察项目后作决定时,喜欢找借口对投资项目持观望态度,希望得到更大收获或优惠,结果可能投资机会落空或让投资回报减少,甚至导致资金链断裂。

(六)警示:高手之间的竞争是比谁少犯错。孙子强调,做任何事要以失败为前提进行思考。开干之前,先想清楚,如果失败了怎么办?“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不完全理解用兵的害处,就不可能知道它的好处。做事最好先考虑失败,再想着得到的好处。就像现在创业一样。创业和打仗很相似,都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有可能比打仗的胜算还低十倍,因为打仗就是两方打,不是你胜就是我胜。创业经营公司其实都是和市场的变化在打。市场环境本来就没有义务帮助创业者,所以在创业时,先能避害,才能趋利。因为利益今天没有了,明天可能还有,但是致命的伤害却有可能输掉老本,彻底出局。所以避害比趋利重要得多。孙子提醒,做事前要充分考虑好风险,战争和生意一样,还是谨慎为好。

孙子是一个保守的会计大师,先胜后战,没有胜算就不要打,只要兵比对方少,那就坚决不要打,速速逃走,先走为上。这一点好像和平时想法完全不一样,现在经常说的故事就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特别是历史上到处都是以少胜多的例子,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宁远之战,很多很多。其实这在管理学中就叫做“沉默的证据”。真正的大概率事件,都是沉默无言的,而那些小概率事件,往往被大肆宣传。几千年来,这样的以弱胜强的小概率事件加起来,看起来反而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了。

华杉说,当你真正地去学习《孙子兵法》之前,你可能以为这是孙子教你怎么取胜的秘籍,它当然也是,但是,如果你在领会本书中学会了如何避免失败,才算是真正读懂了兵圣、会计大师孙子的智慧。

(作者供职于财政部、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